前言
李在明在一夜之间,给韩军高层来了场“大换血”,尹锡悦提拔的人一个不留。
韩国国防部不久前公布了军队高层的新一轮人事任命。在这次人事大换血中,韩国军方现役的7名“四星上将”实现了全员更换。
海陆空军参谋总长、韩美联合作战司令部副司令、陆军地面作战部司令和副司令,以及相当于美军参联会主席,韩军的实际一把手——联合参谋本部长,这7个职位全部被总统李在明换成了新面孔。
打破惯例的大规模人事调整
韩国总统对军队高层的任免本就有较大话语权,但如此快速且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在韩国近现代史上实属罕见。通常情况下,新政府成立后会部分留任军方高层,以保证军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李在明却打破了这一惯例。
展开剩余77%在程序上,除了联合参谋本部长需经国会人事听证后任命,其余6人在国务会议通过后,便可由总统直接任命,这也为李在明快速推进人事调整提供了便利。此次被更换的7名将领,都是韩军现役四星级上将,他们在军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却被集体撤职,这无疑显示了李在明对韩军高层进行整顿的决心。
李在明的这一做法,让人不禁联想到金大中、卢武铉时期对军中保守派势力的调整。当时韩国非常忌惮军政统治的卷土重来,从上到下都强调文官治军,如今李在明大规模更换韩军高层,或许也是出于类似的考虑,即加强文官对军队的控制,防止军队势力过度膨胀影响政治稳定。
清算戒严遗毒与政治报复之争
李在明任命的防长安圭伯表示,“如果只是简单地消毒一下便缝合伤口,那么这必然会带来另一种化脓的痛苦”,因此他认为“必须切掉腐肉,才能获得新生”。这番话直指这次军方的人事调整与清算去年尹锡悦戒严闹剧的遗毒有关。
去年尹锡悦戒严失败后,当时还是在野党的“共同民主党”要求韩国军方召开新闻发布会道歉,并公开声明“军队错了,永远不会服从这样的命令”,但韩国海陆军三军没一个搭理共同民主党,这无疑让李在明等人心存不满。如今李在明掌权,对韩军高层进行大规模调整,很可能是对当时军方态度的一种报复。
然而,也有人认为李在明此举有借清算“戒严遗毒”之名、行“政治报复”之实的嫌疑。因为去年发动戒严的尹锡悦同样属于文官政府,李在明要求军队绝对忠诚于政府,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军队是否也应该支持尹锡悦的戒严命令呢?这一逻辑悖论成为了反对派批评李在明的依据之一。但无论如何,李在明通过这次人事调整,成功将尹锡悦的戒严定性为内乱,并推动了针对尹锡悦夫妇的一系列调查起诉,暂时将“合法性”的解释权与“忠诚”的定义权抓在了自己手中。
文官治军与韩国政治格局的重塑
李在明的这次人事调整,不仅仅是对尹锡悦派系的清算,更反映了他对韩国军队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在6月23号,李在明提名了新的国防部长人选安圭伯,安圭伯是纯正的文官,这打破了自1961年以来韩国国防部长由现役或者退役军人担任的传统。
李在明提名文官来当新的韩军一把手,相当于向韩军内部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他要加强文官对军队的管理。在尹锡悦发动的戒严事件中,韩国军方虽说是消极执行命令,但毕竟还是执行了戒严,这让李在明对军方心存疑虑,不愿提拔韩军人士继续当国防部长。而任命文官为国防部长,有助于李在明更好地掌控军队,避免军队成为某些政治势力的工具。
从更深层次来看,李在明的这一系列举措,是在重塑韩国的政治格局。他通过对韩军高层的大换血以及打破国防部长的任命传统,削弱了韩国军方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力,加强了文官政府的权威。同时,李在明的对朝态度比较温和,他的这一系列人事调整也可能是为了缓和朝韩关系做准备。例如,他提名的外交部长人选赵显有“温和实用主义者”的名号,被认为可能会以怀柔政策来缓和朝韩关系。
李在明对韩军高层的大换血,是韩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次重大事件。这一举措既反映了李在明对尹锡悦派系的清算,也体现了他对韩国军队管理模式和政治格局的重塑。然而,这次人事调整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和质疑,其后续影响如何,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事件将在韩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对韩国未来的政治、军事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发布于:重庆市114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